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精神科醫(yī)學進展 > 難治性抑郁:超聲治療并非天方夜譚
難治性抑郁的生物學治療手段有望再添新?。菏醉椞接懘殴舱瘢∕RI)引導聚焦超聲治療難治性抑郁的研究正在進行中,首例患者已在接受這一治療手段。研究者旨在通過本項研究探討超聲治療難治性抑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當藥物治療難以奏效時,抑郁患者仍需要有效的無創(chuàng)治療選擇,”主要研究者、韓國延世大學醫(yī)學院的Jin Woo Chang博士指出,“我們還將繼續(xù)對這位患者進行監(jiān)測,觀察其癥狀隨時間的演變。”
本項先導研究共納入了10名對藥物及電休克治療(ECT)應答均不佳的嚴重抑郁患者。這些受試者將接受MRI引導下的聚焦超聲治療,而研究者將在6個月的隨訪期內(nèi)對療效進行評估。
當被問及超聲治療難治性抑郁的工作流程時,美國布萊根婦女醫(yī)院癲癇及功能神經(jīng)外科部主任Rees Cosgrove博士稱,這一治療手段與目前正在使用的治療特發(fā)性震顫的超聲手段完全一致,只是作用腦區(qū)不同:“患者首先需要剃發(fā),頭部置于一個固定架中,在磁共振機器中接受聚焦超聲治療。”
聚焦超聲設備可將1000束超聲的能量進行匯聚,并作用于內(nèi)囊前肢,該結構作為抗抑郁治療靶點的觀念由來已久。“我們使用這一結構作為靶點已有很多年,但之前使用的是熱燒蝕法。聚焦超聲的優(yōu)勢在于,你不需要在腦子里放東西,不用開顱或在顱骨上鉆孔,不需要把電極‘順’進去;然而,靶點是一樣的,作用面積也是一樣的。這一手段規(guī)避了開顱手術的種種風險,而且是無痛的。”
與ECT很像,研究者同樣不能完全明確,對處于腦部較深位置的一小部分組織進行燒灼何以產(chǎn)生抗抑郁效應。然而,基于熱燒蝕內(nèi)囊切開術后的經(jīng)驗性觀察顯示,患者的心境和功能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改善,這一過程甚至持續(xù)多年。“事實上,患者的焦慮癥狀往往即刻得到改善,因此焦慮性抑郁常很快緩解,”Rees Cosgrove博士指出,“然而,抑郁的核心癥狀及強迫癥狀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方可見效。”
“因此,療效的發(fā)揮有一個潛伏期,這段時間可能仍需要維持抗抑郁藥治療,而最終真正脫離藥物的可能性很低。”
一項稍早發(fā)表于《分子精神病學》的研究納入了4名難治性強迫障礙(OCD)患者。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與本項研究為同一人。經(jīng)過同樣的MRI引導下聚焦超聲技術治療,為期6個月的隨訪期內(nèi),受試者的OCD、焦慮及抑郁癥狀均逐漸改善。事實上,受試者抑郁及焦慮癥狀的改善可謂快速而顯著,且未出現(xiàn)軀體或神經(jīng)心理方面的不良反應。與基線時相比,受試者在隨訪6個月時的神經(jīng)心理測試得分并無顯著變化。
“我們還不知道,聚焦超聲這一治療手段是否有真正的硬傷,然而再說一遍:這項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我們可以通過MRI看到我們所要燒蝕的靶點,所以‘打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聚焦超聲可謂一種***性的技術,使得我們可以安全地開展功能神經(jīng)外科手術,而規(guī)避了在大腦安放設備,包括植入電極或硬件的風險。”